最近一组恒大足校小球员的训练照片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。照片中,这些平均年龄不到12岁的孩子,身穿印有恒大队徽的训练服,在绿茵场上挥汗如雨。他们专注的眼神、标准的动作姿势,以及被阳光晒得黝黑的皮肤,无不诉说着这群足球少年的执着与热爱。

青训体系的"恒大模式"
这组照片之所以引发关注,不仅因为小球员们展现出的专业素养,更折射出恒大足校这些年在青训领域的深耕。据了解,恒大足校采用"文化教育+足球训练"双轨制,每天保证4小时专业训练,同时配备西班牙教练团队。照片中那个正在练习任意球的瘦高个男孩,据说已经能踢出时速90公里的弧线球。
"看到这些孩子,就想起15年前在巴西训练的武磊。中国足球需要更多这样的苗子。"——资深足球评论员张路
照片背后的隐忧
然而,也有业内人士从照片细节中看出问题。某张集体照显示,30人的梯队中仅有2名门将,暴露出青训选材的结构性失衡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照片里几乎看不到少数民族面孔,反映出足球人口基数的局限性。
- 训练装备专业度堪比职业队,但基层青训的普及度仍待提高
- 技术动作规范整齐,但创造性训练项目偏少
- 外教指导细致入微,但本土教练培养体系尚未完善
这组照片就像一面镜子,既映照出中国足球青训的进步,也折射出亟待解决的难题。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,他们当中能否诞生中国的"孙兴慜"?答案或许就藏在今天这些训练照片的每个细节里。
——本文图片由恒大足校宣传部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