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冬奥会雪车雪橇项目医疗急救的保障
Author(s):
1
;
1
;
1
;
1
;
2
;
3
;
4
Affiliation(s):
1
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内科
2
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
3
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
4
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外科
Classification number:
R872
Cite this article
GB/T 7714
马勇,杜昌,郭维,朱继红,朱凤雪,党育,郭鹏等.北京冬奥会雪车雪橇项目医疗急救的保障[J].北京大学学报. 医学版,2024(02):313-317.
MLA
马勇, and 杜昌, and 郭维, and 朱继红, and 朱凤雪, and 党育, and 郭鹏. "北京冬奥会雪车雪橇项目医疗急救的保障."北京大学学报. 医学版,02(2024):313-317.
APA
马勇, & 杜昌, & 郭维, & 朱继红, & 朱凤雪, & 党育, & 郭鹏. (2024)北京冬奥会雪车雪橇项目医疗急救的保障[J].北京大学学报. 医学版,(02),313-317.
Export
BibTeX
EndNote
RefMan
NoteFirst
NoteExpress
More formats
Abstract
目的:对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雪车、雪橇、钢架雪车赛道医疗保障情况进行分析及总结,为今后赛事举办及群众冰雪运动的医疗保障工作提供经验。方法:回顾性分析参加2021年10—11月雪车、雪橇、钢架雪车国际训练周和世界杯(以下简称“国际训练周”),及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雪车、雪橇、钢架雪车项目(以下简称“北京冬奥会”)的运动员受伤、救治情况,参考和借鉴《冬季雪上运动项目医疗保障标准》制定具体的分类标准分析受伤部位、受伤类型、事故发生点位等。结果:参加国际训练周和北京冬奥会总计743名运动员,比赛期间共发生翻车、翻撬、碰撞事故58次,其中有28次(运动员28例)出现了运动员受伤,占事故总数的48.3%,占运动员总数3.8%,其中男性9例(32.1%),女性19例(67.9%),平均年龄(26.3±4.7)岁。28例受伤运动员中20例(71.4%)为Ⅰ类伤,在现场得到了救治处理,8例(28.6%)伤情较重的,其中Ⅱ类伤(7例)、Ⅲ类伤(1例)转诊至定点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。28例受伤运动员中有3例(10.7%)出现了多发损伤,其中2例为2部位受伤,1例为3部位受伤,最常见的受伤部位为脚踝及脚趾(10/32,31.3%)。28例受伤运动员中有1例(3.6%)同时出现了2种受伤类型,最常见的受伤类型为关节和(或)韧带损伤(11/29,37.9%)。赛道最容易发生事故的点位为第9弯道(18/58,31.0%)。结论:通过对医疗保障工作的分析和总结,能够更好地为今后我国开展雪车、雪橇、钢架雪车运动提供经验和参考,使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奥运资产。
Keywords
北京冬奥会; 医疗保障;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
{{custom_sec.title}}
{{custom_sec.title}}
{{custom_sec.content}}